金門國家公園民國104年11月在金門東沙尾一帶,
網站關鍵字
,為3隻猛禽繫上發報器放飛後,
黑糖四物即溶包
,其中2隻前後飛行8000多公里到1萬1000多公里,
高雄一日遊
,終於在去年底返抵金門,
排隊店
,也首度為台灣解開遷徙之謎。(金門國家公園提供)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傳真 106年2月14日
金門國家公園民國104年11月在金門東沙尾一帶,
台中老人安養院推薦
,為3隻猛禽繫上發報器放飛後,
高雄夜生活
,其中2隻前後飛行8000多公里到1萬1000多公里,
台中安養機構
,終於在去年底返抵金門,
分紅保單推薦
,也首度為台灣解開遷徙之謎。(金門國家公園提供)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傳真 106年2月14日
金門國家公園民國104年11月在金門東沙尾一帶,為3隻猛禽繫上發報器放飛後,其中2隻前後飛行8000多公里到1萬1000多公里,終於在去年底返抵金門,也首度為台灣解開遷徙之謎。金管處委託台灣猛禽研究會劉小如和許育誠研究團隊,於104年11月在金門東沙尾一帶,為3隻猛禽繫上GPS-GSM發報器放飛;其中2隻在105年11月陸續帶回遷移資訊飛回金門。衛星資料顯示,3隻鵟在繫放後隔年,也就是105年4月陸續啟程北返;經過中國大陸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後一路北飛到俄羅斯的阿穆爾州和薩哈共和國。牠們在度夏地停留2到4個月後,在9月陸續啟程南遷,前後飛行8000多公里到1萬1000多公里,終於抵達金門。金門國家公園表示,鵟是金門冬季最容易見到的猛禽之一,牠們遷移經過的東亞地區為人口密度高、開發速度快的地區之一,瞭解牠們在繁殖地及過境途中經過的棲地狀況,有助於後續對於鵟的保育。因此,金門國家公園從103年起以2年的時間進行金門猛禽生態調查,研究團隊為2隻鵟的繫上衛星追蹤器,並蒐集到鵟在金門的度冬紀錄以及春季北返經過中國大陸的路線,但未能記錄到南遷路徑;104年改採用訊號品質更佳的GPS-GSM發報器,並繫放3隻鵟,其中2隻成功記錄完整南遷北返資訊,並返抵金門,是台灣首度完整解開鵟遷徙之謎的案例。今年初,許育誠再次返回金門調查時,觀察到這2隻背著發報器的鵟,仍在原繫放棲地附近活動。許育誠表示,從衛星訊號顯示鵟在北返時飛得比較專心,中途較少停留,南遷時則走走停停,推測可能跟遷移時的天候有關;天氣不好或是風向不對時,牠們就不太移動;也有可能是春季要趕回去繁殖,中途較少停留。至於牠們在金門的活動範圍,經衛星追蹤顯示,每隻鵟的活動範圍都很小,界於0.53到1.96平方公里,遠低於國外研究所發現的活動範圍,推估金門的鵟是度冬族群,這段期間不需要維持繁殖領域,牠們的活動範圍只需提供足夠食物來源即可。金管處說,金門位於亞洲東部鳥類遷移的路徑上,每年都有多種猛禽在遷移途中經過金門,因此金門猛禽鳥種數很高,目前的紀錄高達34種以上。1060214(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