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

四妹舜蕙在自己被送到離島後才蒙難;那時他們還唱不唱這首歌替凌晨被帶走的獄友送行呢?金奶奶任憑思緒漫遊,

反光背心

,一面無意識地,

台中清化糞池

,悶聲不成調,

餐飲設備

,有字近無音,

中英文專業翻譯

,哼唱出縈繞在腦海裡的樂章。無為在歧路,

光學玻璃

,兒女共沾巾──王勃「金阿姨哦,

離婚諮詢

,對不起啦,

向日廣場

,沒辦法耶!我們公司有規定的啦。哎呦你看我啦,

輕鬆打工

,該叫金奶奶齁!」台灣男導遊看起來五大三粗,說起話來含羞帶笑,語助贅詞絕不嫌多,哦呀、啦呀地對著面前兩位旅遊團客人一再賠不是。可儘管口氣委婉,話也說得客氣,卻毫無商量的餘地:「不好意思喲,那裡不順路,我們車子趕時間噢。」導遊這算一口拒絕了個別團員要求被載到「馬場町紀念公園」下車的請求;眼看旅客一臉不情願,也並沒有打算放棄的樣子,不待對方再開口,又苦起臉說:「哎呀,講真的啦,士林夜市比較好玩啦,你們說的我也知道,在青年公園那邊,可是不是景點哦,我們台灣人自己都不去,真的沒什麼好看的啦。除非你有一定理由非去不可,你們願意告訴我,我也好幫你們想想辦法……」「不幫忙就講不幫忙嘛。我看過地圖的,有什麼不順路的?台灣夜市到處一個樣,讓你講得有多少好?」年屆耳順的男團員皺起眉頭對導遊打了幾句官腔。轉臉朝向老婦人,用家鄉方言恭敬地道:「二孃孃,自己打個出租走一趟一樣的。」導遊帶的這個環島旅遊團是乘商務艙、住五星級酒店的高價團,標榜服務一流,把客人當成上帝。照理應該是有求必應。可是除了旅行社有保險問題不容大巴士隨意改動路線,導遊更怕團員脫隊不歸。台灣那時剛剛開放對大陸團體觀光,原先強迫百姓「反共」了一甲子的官方,轉過頭來「恐共」:一面想賺人民幣,一面祭出嚴厲罰則,不但不准散客自由行,還責成旅行社保證接待的觀光客「團進團出」。雖說這一團看來都是有頭有臉的豪客,不大可能有人脫隊留在台灣打黑工,可萬一人走丟了一、兩個,主管單位記點、扣分、罰款的計較起來,旅行社和導遊還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然而看見兩位客人如此堅持要去一個連本地人都不屑一顧的冷門地點,導遊被激起了好奇心。沉吟一下,決定發揮台灣人素被推崇的熱情服務精神,提出了個解決之道:「這樣啦,青年公園那邊雖然明天不順路,其實離我們今天晚上住的旅館不遠,而且明天我們行程很輕鬆哦,早上很晚才出發,如果兩位明天六點半可以起得來,早餐給他隨便吃一下。那我!」導遊拍拍胸脯,誇張地做出個「阿莎力」(豪爽)的表情:「我,小關,開車陪你們過去那邊跑一趟。雖然時間不多,至少可以在牌子前面照張相啦。不然金奶奶一直說她參加我們這團,好不容易來一次台灣就是為了去那裡,最後沒有給她去到,啊換做我也是會不甘心的啦。」次日三人如約在大堂碰頭,七點不到就一起登上了導遊的自駕小車離開旅館。健談的導遊愛交朋友,碰上誰都能聊,平日的嗜好就是東拉西扯,挖掘身邊八卦。打從接機起就和團員猛攀交情,有時盤問仔細得像身家調查。偏這兩位氣度不凡,打從第一眼就讓他留了神的海派陸客卻總是擺出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樣子。「金奶奶、金杯杯,你們叫我小關就好了,不用叫我關導啦。」小關第一次得到機會和兩位讓他特別感到興趣的貴客套近乎,說著說著原先有些刻意造作的台灣腔也淡了,更忍不住賣弄起常識來:「你們在大陸聽說過台灣的白色恐怖吧?1950年到1960年是高峰,也有人算到1987年解嚴。那個時候我們台灣和大陸是敵對的哦,你們叫我們『蔣匪』,我們這邊叫你們『共匪』,哈哈,兩邊互相叫罵,這樣一罵全部中國人就都成了『匪』。哈哈哈!」看見乘客對自己耍的冷幽默沒反應,小關換了誠懇的聲音問道:「請問你們到底要去那裡做什麼呢?那個地方真的很冷門哦,不但沒有風景,還有人說那裡煞氣重,沒事最好別去。而且要是你們叫車去,我敢說計程車司機也不一定知道地方吶。我是我家剛好住在永和的堤防邊,每天從窗子裡看到河對岸,一直好奇那裡到底是怎樣的地方?才特別去查過。我幹這行的自己都沒有去過。今天終於去到,還是託了你們的福耶。」聊沒幾句,掛著青年公園招牌的大片綠地在望,果真離旅館就幾分鐘的車程,公園旁邊還是個熱鬧的早市,一大早就已經人聲鼎沸。讓導遊台普叫成「杯杯」的金伯伯金時元難掩興奮地輕喊出聲:「到了!到了!」掌著方向盤的小關篤定地說:「不是這裡啦。青年公園誰沒來過?要到河邊才是你們要去的馬場町紀念公園。我車子要轉過去,那邊應該有個洞可以鑽過堤防。」他不緊不慢地沿著綠地兜起圈子,一面繼續搭訕道:「你聽我口音這樣,其實我家是從大陸過來的。照台灣說法,我算是外省人第三代哦。可不可以告訴我,你們為什麼一直要去馬場町呢?你們知不知道以前那裡是國民黨的刑場啊?從前白色恐怖的時候,很多人被當成『匪諜』抓起來,都是在馬場町河邊槍斃的吶。以前這裡有軍用機場,叫南機場,這一帶都是軍營,好像還有個馬場,所以叫馬場町。幾年前才搞了個紀念公園。平常沒有人來這種地方的啦。你看連我這種專業的都沒來過噢……」「啊,你看我說的對不對!從這裡可以過去。」小關得意地打斷了自己;轉個彎繞過來,果真讓他找到了個邊上有箭頭指向目的地的水門,像打通了條短短的隧道一樣,車子穿過堤防開到了河邊。天地在過了堤防的一瞬間忽然開闊;空曠的河岸讓被市中心擁擠樓房擋住的視線瞬間飛躍過新店溪,訪客正感眼前一亮,一個長滿青草,巨如小山的大土堆卻拔地而起,拱起在一片風景裡,恍如眼中之釘。雖然離開了熟悉的旅遊行程,小關沒有忘記他的導遊身份,盡責地介紹道:「這裡就是馬場町紀念公園。你看我沒騙你們吧,真的什麼都沒有,是不是?」他暫停路旁,讓乘客下車,指向土堆叮嚀道:「我們時間不多哦,你們先下來自己走過去看看好嗎?我去那邊停好車就過來找你們。」「孃孃,個嗒!」時元繞過土丘後喊金奶奶。即使以入台證上報低了的生日算來,金奶奶高齡也八十大幾了,可是她精神矍鑠,背不駝來腰不彎。聽喊立刻搶步上前。「個嗒,」時元指著地上說:「有塊碑!」金家姊妹由大姐起就瞞年齡,排行老二的金奶奶實際高壽已經九秩晉二。連日跟著旅行團趕行程沒有露過一絲疲態的老人此刻聽說有碑,忽然膝下一軟,老侄子急忙靠近伸手攙扶,她才勉強止住腳下踉蹌。未待站穩,金奶奶急忙道:「唸!唸!」「馬場町河濱公園紀念丘碑文:」老侄時元清清喉嚨,用近似浙普的腔調唸了下去:「1950年代為追求社會正義及政治改革之熱血志士,在戒嚴時期被逮捕,並在這馬場町土丘一帶槍決死亡。現為追思死者並紀念這歷史事蹟,特為保存馬場町刑場土丘,追悼千萬個在台灣犧牲的英魂,並供後來者憑弔及瞻仰。中華民國89年8月26日。」「民國89年?他們這個89年──是2000年。這石碑2000年才立?沒有說埋了誰,是吧?」金奶奶的情緒漸漸平靜了下來。她說話字正腔圓,不但沒有時元的上海口音,還帶著點南下老幹部的京腔。她也像個首長般地微微頷首,對眼前所見做總結:「還給咱們的人都平反了,國民黨居然能承認他們當年殺的都是為了追求正義和改革的『熱血志士』。」金奶奶看近不靈,只能遠眺的老眼掃向土丘上端狀如烽火台的小小平頂,語氣激昂地續道:「你看!國民黨這邊還給造了個墓。不管有沒有名字,讓大家都曉得這裡埋著的是為了理想犧牲的無名英雄!」停好車趕過來的小關聽見接腔道:「不是墓呦,那個時候槍斃的屍體很多,有家屬領回的領回去下葬,沒人領的都送去埋在六張犁那邊的亂葬崗裡啦。」向土丘一指,小關手舞足蹈,以充滿戲劇張力的聲音描述道:「這裡槍斃人以後,士兵拿土把血跡蓋一蓋,一直槍斃、一直拿土蓋,土墊高了,再槍斃、再蓋土、再墊高,最後堆出這座小山來了。不然你看這裡是河邊哦,地都是平的吶,哪會有這樣高起來的一塊呢?都是清理血跡墊的土,填出來一座山了耶!」金奶奶沉重地舒了口氣,不再理睬多嘴導遊的瞎掰臭蓋,自顧自緩步向前幾步,對著石碑恭敬欠身,心裡一一默祝四妹和其他知道的赴難獄友,開始她這遲到了一生的悼念。被帶走時一言未發,好整以暇先拿出梳子梳頭,經過她面前彷彿還對她抿了抿嘴角的難友叫「白雲」還是「白雪」?後來那個一路哭喊,被拖行時高聲叫著「媽媽救命!」的大學生是「文麗」還是「文玲」?她們年輕的臉清楚浮現,名字怎麼一下就記不清了呢?「唉!老了!」金奶奶歎息。其實名字對老人而言,不過幾個符號;心裡永遠無法磨滅的,除了那些青春的面容,還有午夜縈迴耳中,讓她無法安睡,等到終於入睡,又每每讓她在清晨驚醒,當年總在拂曉時分響起的悲歌:安息吧死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你流的血照亮著路,我們會繼續前走。你是真值得驕傲,更使人惋惜悲傷。冬天有淒涼的風,卻是春天的搖籃。安息吧死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你流的血照亮著路,我們會繼續前走。四妹舜蕙在自己被送到離島後才蒙難;那時他們還唱不唱這首歌替凌晨被帶走的獄友送行呢?金奶奶任憑思緒漫遊,一面無意識地,悶聲不成調,有字近無音,哼唱出縈繞在腦海裡的樂章。過去種種都到眼前,故人個個音容宛在。金奶奶想:要自己這整代人都死絕了,當年那些忽然從身邊消失了的難友,才會隨著垂垂老矣的夥伴們完全離開這個人世啊!「好多人的名字都忘了。有的是同志,有的不是。像你四孃孃,真冤枉!」金奶奶對走上前來並排站立的老侄時元感歎道,「國民黨、共產黨,都是中國人,臉上沒刻字,曉得誰是誰?你殺我、我殺你,自己中國人殺來殺去,那是個什麼世界?就是亂世啊!」亂世裡一切失序,敵友難分,人在江湖也多有化名,即使是同志之間,也不見得知根識底,甚至有坐進大牢再驗明正身,「正法」之後還不知是錯殺了的冤案。將近半世紀之前,是不是也像今天這樣一個金秋送爽的清晨?金家四小姐舜蕙掛著被軍法官畫了個大叉的「金舜菁」名牌,綁赴刑場。是不是就在這裡?隨著溪畔的槍響,妹妹含冤代替姐姐倒臥在這個土堆之前。舜蕙倒下的時候,金奶奶,當年的金二小姐,正牌的「金舜菁」,正以「金舜蕙」的身份被押送離島。對於妹妹代替自己被捕,最後還遭到槍決的悲劇直到出獄時都一無所知。服完以偷渡入台卻未能及時自首為主要判決理由的五年「輕刑」後,舜菁離開綠島時年紀已近半百。再履斯土,人事全非,台灣不但未能如她所願的被「解放」,她眼中的邊陲小城反而在「美帝」的庇護下成了老蔣的「反攻大陸復興基地」;戒嚴令下的台灣氣氛肅殺,她與組織完全失去聯繫,昔日同志生死未卜,密友也不知所終,當年的頭號敵人小蔣,已貴為中華民國的上將國防部長。(1),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