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集-流淚之日

天氣好的話,

髮際線填充

,可以望見長年積雪的亞拉拉特山,

娛樂城遊戲

,但大部分的時候,

關鍵字排名

,一大一小、一高一矮的兩座山峰都是藏在雲層後面的。我們只是4月24日大屠殺紀念日繞行的旁觀者,

註冊商標費用

,但在繞行的過程中,

LINE行銷

,也因肅穆的氣氛而感到沉重。我想起十六、十七世紀英國作曲家約翰.道蘭(John Dowland)名為〈流淚之日〉的魯特琴歌曲──流吧,

台中頭皮紋髮

,我的眼淚,

台中美瞳線

,自你的春天掉落永遠流放,

台中歐式唇

,讓我悼念哪裡夜晚的黑鳥哀傷不敬地詠唱那裡就讓我的心兀自悲涼……後來才知道這座看起來很現代的紀念碑其實興建於1966年(1965是亞美尼亞大屠殺五十週年),如何能在蘇聯統治的全盛期建一座蘊含民族獨立意識的紀念碑,地點又選在面對亞拉拉特山的丘陵,令人匪夷所思。三位亞美尼亞建築師設計的紀念碑完全叛離蘇聯寫實主義的指導原則,突出天際的玄武岩尖碑和火炬分別象徵亞美尼亞與不息的生命,亞美尼亞獨立的意味相當濃厚,莫斯科政府怎能漠視這樣一座大型的紀念碑矗立在國境的最南方呢?原來最初的設計只是小型的紀念碑,竣工後卻成為一座巨大的建築物。獨立是大部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夢想,但獲得實質的自主權卻必須等到1990年代初期。隨著蘇聯的潰散,一些相鄰的加盟共和國也開始彼此間領土的爭奪及種族的清理;血腥的爭鬥讓被紀念的烈士不斷增加,公墓與忠烈祠不斷擴大,今天的大屠殺紀念碑已不只是1915年大屠殺的紀念碑了。長達六年的卡拉巴赫爭奪戰(1988~1994)中,亞美尼亞占領了亞塞拜然境內的山地卡拉巴赫(Nagorno Karabagh,亞美尼亞裔占這個地區80%人口),征戰的同時,雙方也開始清理境內對方的族裔,不間斷的小規模滅族運動,讓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這兩個曾經友好的鄰居一夕間成為立下血誓的仇敵……赫拉茲丹河(Hrazdan)周圍三座丘陵中,燕子堡是最高的一座,對面另一座較矮的丘陵上,是導演帕拉贊諾夫(Paradjanov)的紀念館。兩座丘陵同時眺望著亞拉拉特這座亞美尼亞人失去的聖山。貧窮的亞美尼亞能持續占領卡拉巴赫,而不與富裕、虎視眈眈的亞塞拜然擦槍走火,俄羅斯的斡旋與施壓是絕對的因素,一旦失去俄羅斯這個壓制的力量,兩個小國間的血腥衝突恐怕無法想像。鄉愁與悼念隨多難的歷史俱增,過多的哀嘆,最終也可能成為阻礙自我反省與重新發展的陳疴。在今天的亞美尼亞,我看到過多的淚水,流淌在祖先理性與充滿智慧的文明上。或許只是我的錯覺吧。希望是的。,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