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葆:文創發展基礎在倍增欣賞人口

文創大未來講座講員─中華航空副總經理楊子葆。(圖/黃慧雯攝)

政大經營管理協會(政大EMBA校友會)開設的「挑戰大未來」系列演講日前舉行了第五場講座─文創大未來,

網路行銷公司台中

,請來中華航空副總經理楊子葆主講。演講中楊子葆提出現代人面臨著「戴奧尼索斯式營養不良」的困境。為了解決此情況,

台中關鍵字行銷

,重新釋放、恢復美學感受力,

手機版網站

,不讓生活僅僅被理性主導,

口碑行銷公司

,從小養成民眾對於文化的重視,

手機版網站

,進而實現倍增「欣賞人口」的目標,

台中網頁製作

,才是文創發展的終極出路。楊子葆在演講中問到:「你有多久沒有吃飯超過15分鐘?」,

網站優化

,藉由這個問題,

關鍵字優化

,他點出現代人普遍面臨著「戴奧尼索斯式營養不良」(Dionysian Malnutrition)的困境。戴奧尼索斯是希臘文化中的酒神,

關鍵字優化

,代表感性的一面(相對於太陽神阿波羅,則是理性的代表)。戴奧尼索斯式營養不良則是指人們理性過度,感性不足,不再懂得如何享樂,面對飲食不是消費,僅剩知識、填飽肚子的過程,而不懂得品味的狀態。他以2010年前往上海世博參觀法國館的經歷,與聽眾解釋「戴奧尼索斯式營養不良」的實際體現。2010年世博法國館4樓有家名為「六感」(6 sens)的餐廳,當初楊子葆進館參觀不到15分鐘,就來到4樓準備用餐,沒想到竟被當時法國駐中國大使阻止,認為他沒有資格吃這一頓飯。這究竟是何原因?大使表示,為了讓人們在用餐時充分感受米其林三星主廚的手藝,法國當局特別挑了七幅博物館館藏真跡置放在世博法國館中,為要喚起人們「6感」,作為餐前準備,然楊子葆先生當時並未實際體驗這些真跡的魅力,大使才會口出此言。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擺放的真跡─莫內《陽台》。(圖/講員提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擺放的真跡─米勒《晚禱》。(圖/講員提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擺放的真跡─塞尚《咖啡壺旁的女人》。(圖/講員提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擺放的真跡─高更《大溪地的一餐》。(圖/講員提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擺放的真跡─波納爾《化妝室》。(圖/講員提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擺放的真跡─梵谷《舞廳》。(圖/講員提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擺放的真跡─羅丹《青銅時代》雕像。(圖/講員提供)

演講中,楊子葆先生仔細帶著與會者欣賞這七幅藝術品。準備好了嗎?或許你可以在心底猜一猜,這些作品是為喚起你的哪一個感覺?當初擺在世博法國館中的七個作品依序是莫內《陽台》、米勒《晚禱》、塞尚《咖啡壺旁的女人》、高更《大溪地的一餐》、波納爾《化妝室》、梵谷《舞廳》以及羅丹《青銅時代》雕像。準備好你的答案了嗎?前五幅作品依序是要喚醒人們的視覺、聽學、嗅覺、味覺、以及觸覺。梵谷的畫《舞廳》以及羅丹《青銅時代》雕像,分別是為了提醒人們知道自己在移動、靜止狀態下,感覺也會有所不同。「Wow!」看完了這些藝術品後,是否也讓你不禁感嘆,且稍稍體會到世博法國館策展人當時的用心,以及他們想帶你體驗法國、認識法國的一種堅定決心?或許你給的答案,會與楊子葆先生分享的答案有所不同,但能否請你再花一點時間,留意看看畫作、雕像作品細節,試著用自己的感覺來與藝術品真實互動,而不要太過快速、像是考試一樣的給出一個符合邏輯的答案,儘管,你的答案可能是正確的!回顧品畫的過程,與會者不斷展現的,就是「戴奧尼索斯式營養不良」的狀態。在強調理性、追求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中,人們或許真的忘記了如何恢復自己的感官,來體驗許多世界的美好。

楊子葆先生分享到兒子在法國參加味覺週的經歷。(圖/黃慧雯攝)

面對感覺困乏、遲鈍的普遍現象,楊子葆再透過了法國「味覺週」的例子,給出了答案。在擔任駐法代表期間,楊子葆先生的兒子也在法國當地就讀幼稚園,為了瞭解「味覺週」課程內容,他特地到學校進行了解。味覺週首日,學校安排小朋友吃下法國各地出產共二十幾種梨子、第二天則讓小朋友狂吃各國巧克力,並帶小朋友分辨酸甜苦辣等味道。為何味覺週有如此的安排?其實法國各地土讓、氣候的不同,是能種出不同種水梨的原因,透過吃的過程,老師也順便帶領學生認識法國;而世界各國氣候、產物則是影響了各國加工巧克力的過程,例如愛爾蘭因天冷選擇在巧克力當中加入酒;瑞士則因為產牛奶,當地巧克力都會加入這項原料。透過吃巧克力,小朋友們就能培養對世界各國氣候、農產品、民族性的了解。除此之外,味覺週期間也會安排星級廚師到校為孩子們煮食。不僅能吃到出自星級廚師的頂級美食,小朋友們也可以從廚師烹飪的過程中邊看邊學習。更可貴的是,這看似相當昂貴的安排,政府、學校、家長都不需要負擔額外費用,原因乃是由於星級廚師到校為學生煮食乃是法國星級廚師的社會責任之一,法國星級廚師、政府當局普遍公認透過美食傳承飲食文化是一項具遠見的投資。以味覺週的例子,可以輕易了解,原來法國人對於美食的品味從小就開始培養。養成對於美食的品味,不只不是一種需要補助的夕陽產業,更是法國全國都願意傾全力維護的文化。由於這些正面積極、具未來性的投資,才得以為法國文化培養龐大的「欣賞人口」,讓文化、美食、藝術等文創產業能保有永續經營的根基。透過楊子葆先生駐法的經驗,是否也讓你對於台灣的文創產業以及自己,有了不一樣觀點呢?(中時電子報)

楊子葆:機器人大軍來襲 文創或是唯一出路

體驗經濟落伍了 變形經濟將是下個浪頭

重臨「挑戰大未來」講座 倍增一甲子功力,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