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過母親節最有意義?虎尾平和國小全校300小朋友讓自己成為「母親」,
,透過世界展望會共同認養國外貧童,
,展現國際大愛,
,藉以回饋、傳遞母愛,
,小朋友逐一印上小手印,
,集小手牽大手,
,「手」護孤苦,
,並預約永恆的愛。小朋友DIY卡片,寫上對媽媽的祝福和感謝,校方藉機生命教育,邀請世展會分享充滿「洋蔥」的影片,天災、飢餓、戰爭、死亡,許多孩子看到眼眶泛淚,「他們好瘦、好可憐哦!」低年級小不點喃喃低語。孩子下了一個意義不凡的共同決定,加碼送給媽媽一分特別的禮物,在母親節感恩的時刻,讓自己也成為「媽媽」,認養國外貧童,守護飽受戰爭飢荒摧殘的羸弱生命。帶著一雙兒女資助獅子山共和國及印度貧童的老師柯潔芳說,因為資助外國貧童,孩子開始關心兩個國家發生的事,彼此魚雁往返,一起陪伴成長,懂得感恩與付出的重要。校長羅瑞蓉強調,付出關懷從日常生活做起,少喝1杯飲料就可以幫助人,平和這分愛會一直傳承。,
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及「靠監視器抓違規停車」,
,引起熱議。在美國,
,類似爭議也吵得震天價響,
,不時有人告上法院,
,有的地方只得靠公民投票定奪。首都華盛頓以及鄰近的馬里蘭州,
,裝設監視器樂此不疲,
,成為公庫的重要財源。尤其華府紐約大道某一段,
,全長不到5公里,裝置了9個監視器,其中5個抓闖紅燈,4個抓超速,一年開出的罰單近萬張,為市庫挹注了約美金1200萬元,堪稱「金母雞」。金額大,爭議也就愈多;但根本問題不在錢,而在基本價值觀。最大的爭議在於隱私權受到侵犯。如果我開車,政府可以使用監視器,分秒不停的盯著我;那麼,我其他的一舉一動呢?政府真成了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讓我無所遁形?曾經旅居加拿大溫哥華的王興民說,約20年前,當地花了大錢裝設監視器,被一位市民以「侵犯人權」為由告上法院。市民勝訴,溫哥華街頭與高速公路上的監視器全拆了。美國的情形類似。去年11月的期中選舉,有4個城市針對監視器舉行公投,全部以極大比例否決,例如克里夫蘭,78%比22%。1991年迄今,全美已有24個城市投票明令禁止設置監視器。全美50州僅14州同意設立監視器。南卡羅萊納州州議會議決禁止設監視器時,成為全國新聞,因為州眾議院投票結果是106比0,州參議院則是38比0,州長簽署時笑容可掬。在民主國家,投票結果是「四海歸心」,還真不容易。政府藉此牟利之譏主張裝設監視器,理由在於交通安全。確實有的研究指出,裝設了監視器,交通事故減少。但是英國某地統計,停用監視器後,全年的嚴重事故並沒有增加,輕微事故則從60起增加至62起,變化不大。另一個爭議是監視器的準確度。監視器查處超速,作法是設定兩個定點,以計算車速。華府近郊喬治王子郡某君非常仔細的根據罰單上的數字,重新計算,發現罰單計算錯誤,申訴後,免罰。未久,當地廢止了這種處罰方式。華盛頓市政府的督察單位曾提出厚達115頁的報告,說監視器「漏洞百出」,其中之一是「被開單子的車輛未必是違規車輛」。最近發生動亂的巴爾的摩有不少監視器,但是監視器廠商承認,錯誤率約為5%。有一回,某個監視器紀錄發現校車超速,而且不止一輛,令人生疑。再一查,只要是校車大小的車輛,不管快慢,都被紀錄為超速。還有一個爭議是「政府藉此牟利」。芝加哥市長Rahm Emanuel毫不隱諱的說,藉著監視器,一年可以進帳美金9000萬元,「有助於平衡市政預算」。相對的例子是亞歷桑納州,女州長Jan Brewer不久前下令拆除所有監視器,「免得招致政府圖利之譏」。聖地牙哥法院曾判決,謂監視器「不可靠,不值得信賴」而且「誰來監督,如何監督」,因此不准據以罰款。這已成為反監視器者的重要依據,如今不但成立組織,並且廣為宣導「如何上法庭推翻罰單」,具體作法包括:請政府派員出庭舉證監視器沒有錯誤;請廠商派員舉證監視器運作正常;請警方派員舉證當時是我在開車等等。好事者謂,無形之中提升了國民的法治素養。必須得到人民同意華府近郊的維吉尼亞州州議會否決監視器之議,理由是「不能證明公權力對這輛車的駕駛人有管轄權」。具體的講,政府使用監視器對人民攝影,必須得到人民同意;就算維州州議會同意設監視器,但攝影時,駕駛人未必是維州居民,州政府沒有管轄權。這就牽涉到另一個層次了。美國第一個監視器出現在德州,時為1986年。那裡幅員遼闊,政府認為監視器可以補警力之不足。但沒有幾個月,在居民強力反對下,全數撤除。設或不設,全美各地的爭議至今未休。,
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熱線,
,被外界解讀是「挑釁」中國大陸。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今天說,
,陸委會認為台美關係重要,
,另一方面也主張兩岸關係之間和平、穩定,
,是追求雙贏、多贏的格局,
,兩者並無衝突、矛盾。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審查明年度陸委會預算。對於「川蔡熱線」,
,張小月會前受訪表示,希望對岸用一種平常心看待,畢竟中華民國作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對外在國際活動、拓展美國的關係,都是長久以來我政府的既定政策。張小月強調,蔡英文已重申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不會拉任何一方,打擊另一方的行為,畢竟一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指美國),另一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指中國大陸),跟對岸、美國發展關係,都是重要的。(中時),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今天刊文,
,針對陸客在台發生火燒車事故表示,
,政治等因素對台灣觀光旅遊業的影響已經顯現,
,如果安全再沒有保障,
,大陸遊客真有可能不來了。這篇文章對赴台遊仍提出情感訴求,
,但也強調安全問題的嚴肅性。文末並呼籲,「別讓大陸遊客用安全一票否決了台灣遊」。文章引用台灣媒體整理的數據,表示開放大陸居民來台旅遊8年來,共有80餘死100多人傷,「數字怵目驚心」。文章又表示,2015年陸客就占了台灣境外遊客的4成,許多大陸民眾懷著「對寶島台灣的特殊感情和美好嚮往」而來,但是「台灣的旅遊業卻好像並沒有做好準備」,「各種意外、悲劇一再衝擊著我們的想像力」。文章說,台灣的旅遊意外事故很多都存在著人禍的影子,凸顯出旅遊承載能力、道路安全、飛行安全、道路養護、遊覽車安全標準、改裝車、低價團等問題;每一次事故之後,台灣都在「亡羊補牢」,但「破洞還是層出不窮」。文章認為,台灣有關部門必須在監督和管理上花大力氣,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旅遊安全,否則,「政治等因素對台灣觀光旅遊業的影響已經顯現」,如果安全再沒有保障,大陸遊客真有可能不來了。1050804(中央社),
韓國將加速升級與東南亞國協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但是台灣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自從新上任的川普(Donald Trump)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後,
,南韓貿易部今決定,
,為防止各國貿易保護主義興起,
,將加速與東南亞國協(ASEAN)會員國談判升級版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近年來大舉進駐東南亞各國的南韓,
,早在2007年,就與東協各會員國(除泰國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讓南韓的出口貿易額10年來暴漲約500億美元(約1.55兆台幣),但反觀高喊「南向政策」的台灣,除了口號外,卻似乎並未有新一步的進展。
TPP掰了 亞太各國轉向RCEP
據韓聯社(Yonhap News)報導,近年來對東南亞野心勃勃的南韓似乎又有新的動作,貿易部宣布將加速與東南亞國協各國協商,升級2007年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因應原來的跨太平夥伴協議破局。觸角深入東南亞各地的南韓,拜自由貿易協定所賜,貿易額從2006年的620億美元(約1.93兆台幣)一路上升至今年1,190億美元(約3.7兆台幣)的成績。同時,南韓也將與個別國家額外商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合作,這份協定亦將協助南韓更進一步地打入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國協是近年來各國看好並想進駐的一塊新興市場。(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近年來東南亞區域也逐漸成為各方兵家必爭之地,擁有龐大人口和發展中經濟的兩大優勢,讓中、日、韓、新加坡都想搶進分一杯羹,而台灣雖有許多廠商很早就扎根當地市場,但在我們長期漠視與忽略下,往往只能單打獨鬥。反觀中、日、韓三國,往往是政府出面協調和商議,利用造橋鋪路等基礎建設投資,換取如優先通關、零關稅和減免稅賦等優渥的投資條件,然後才引入該國優質企業前往投資。無論是東南亞國協加3或加6、或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甚至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最大的共同點之一就是:台灣都被排除在外。面對區域內最大競爭對手的快速發展,面對中日韓都提出一個個實質的「南向政策」時,還停留在口號與演講的台灣,下一步該何去何從?(中時電子報)
RCEP談判 正火速進展中
更多精彩新聞請見國際頻道!,
美國經濟數據報喜,
,帶動美股全面走揚,
,距離今年高點9303點不遠的台股有機會受到激勵,
,正式站上9300點,
,股王大立光能否站上4000元大關,
,攸關多頭信心。供應管理協會(ISM)的非製造業指數高於預期,加上油價上漲,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12.58點、漲幅0.62%、收在18281.03點,NASDAQ指數上漲26.36點、漲幅0.5%、收在5316.02點,S&P 500指數上漲9.24點、漲幅0.43%、收在2159.73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6.37點、漲幅0.77%、收在833.71點。分析師表示,台股兵臨9300點城下,量能卻連續3個交易日僅約新台幣600億元左右,亟需補量衝關,尤其均線呈現多頭排列、國際股市表現亮麗下,今天有機會再創今年高點。外資看多台股後市的態度也漸趨明確,不但在現貨市場連續買超,台指期未平倉淨多單部位超過 8.7萬口,將是台股多頭最強力的後盾。歐股則在市場傳出歐洲央行(ECB)恐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下,表現疲弱,法國股市下跌13.14點、跌幅0.29%、收在4489.95點,德國股市下跌33.83點、跌幅0.32%、收在10585.78點,英國股市下跌41.09點、跌幅0.58%、收在7033.25點。1051006(中央社),
打著陸版《太陽的後裔》的《特勤部隊》日前正式開拍。(圖/取材自微博)
由宋慧喬和宋仲基「雙宋」主演的南韓夯劇《太陽的後裔》14日播畢,
,但從該劇引起的迴響至今仍未停歇,
,而先前大陸就曾宣傳將翻拍此劇,
,激起不少反彈聲浪,
,在消息尚未確認的時候,
,打著「陸版太陽的後裔」的電視劇《特勤精英》正式開機,
,再次引發熱烈討論。
《特勤精英》劇照。(圖/取材自特勤精英微博)
《特勤精英》找來因在《花千骨》飾演「東方彧卿」備受關注的男星,
,搭檔《大漢情緣之雲中歌》中的「皇后」蘇青,在角色設定上與《太陽的後裔》同樣是以軍人與醫生的愛情故事為主軸,但不同的是「特種部隊」變成了「消防員」,對於這項改變很多《太陽》粉絲直呼難以接受,但本片其實已經籌備2年多,只是剛好在近日宣布開機,有人認為這並非是傳聞中的「陸版太陽的後裔」。
張丹峰與蘇青搭檔主演《特勤精英》。(圖/取材自微博)
雖然這是否就是翻拍版尚未得到證實,但《特勤精英》官方微博總是將其與《太陽的後裔》掛上等號,更直接寫下「有中國版太陽的後裔之稱」等字樣,讓人難免會將兩者拿來比較,網友認為姑且不論劇情如何,但光劇名就輸了,直言《特勤精英》真的「土爆了!」(中時電子報),
「阿扁若能平安回家,
,很高興」扁媽陳李慎低調回應外界詢問。前總統陳水扁保外就醫擴大醫療鑑定小組,
,29日晚間建議讓扁「保外就醫,
,居家療養」,
,被關6年的阿扁可望回家,
,一顆心始終心繫兒子的扁媽陳李慎,
,30日上午在孫子陳致中攙扶下,前往老家旁的官田惠安宮拜拜,祈求神明保佑陳水扁能早日平安回家。聽聞陳水扁可保外就醫,扁媽昨天上午由陳致中及台南市議員郭秀珠陪同,到惠安宮拜拜。扁媽口中念念有詞向神明祈求許久,陳致中也跪在地上向神明上香,盼這次阿扁真的能回家休養,扁媽說,阿扁如果能回家,讓她很高興。扁媽說,平常都有在拜拜求神明保佑,但因為腳比較不方便,體力也比較差,才由陳致中陪同回惠安宮拜拜,阿扁早日回家,身體也能趕快恢復健康。陳致中說,父親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讓88歲的阿嬤很掛心,新年的心願就是希望父親可以快快回家團圓。他說,阿扁曾說過吳淑珍在的地方就是他的家,加上阿嬤大多時間也在高雄,因此會將父親接回高雄,並會配合醫囑照料,希望對父親的身體狀況有幫助。扁媽期待入獄6年的兒子阿扁平安返家,經年累月眉頭深鎖,得知阿扁可望回家後,昨天稍心情稍稍放鬆,阿扁官田西庄老家左鄰右舍透露,扁媽這幾年因為阿扁被關且健康不佳,心情一直很低落,哭到眼睛都快瞎了,希望這次阿扁真的能回家,一家團圓讓扁媽能開心一點。,
綠卡一向是「美國夢」的象徵,
,但2013年初開始美國祭出俗稱「肥貓法案」的FATCA(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鎖定海外所得大查稅,
,掀起一股名人與富豪放棄綠卡及美國籍的風潮,
,大陸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最近就宣布放棄美國籍。
這些高收入的「租稅難民」將國籍紛紛移回本國、或轉往稅率較低的國家;然而放棄美國籍仍要清算財產繳納出境稅,
,使不少人大嘆美國夢從「美夢」變「惡夢」。
棄綠卡以華人居多
在電影《綠卡》當中,
,法國作曲家為了在美國生活工作,不惜費盡心機假結婚,企圖騙過移民官,只為獲得一張綠卡。然而,隨著美國FATCA法案上路,卻有許多富豪必須處心積慮與綠卡「說掰掰」,而其中大部分是大陸富豪。
《世界日報》報導,在「美國萬萬稅」的情況下,美國富人放棄綠卡或公民的案例持續增加,而其中華人居多。美國國稅局統計顯示,2008至2011年間每年放棄美籍的人數超過1500人,而根據每季公布的棄籍人士資料發現,華人姓氏比例極高。
根據美國法律,美國公民和持有綠卡的永久居民無論住在全球何處,都要為海外收入納稅。2010年3月,美國加強稅收徵管工作,頒布FATCA,目的在於打擊海外逃稅,而細則於2013年初正式上路。
海外肥貓無所遁形
據FATCA細則,只要在美國境內居住、海外資產超過5萬(美元,下同),或是在海外居住、資產超過20萬的「有錢人」,若未誠實申報海外所得將被處以1萬元罰款;若被國稅局查出後仍未足額申報,罰款可追加至5萬,情節嚴重者將坐牢。
為了查稅務盡,美國政府還規定境內所有外國銀行從2013年元旦起,都必須向國稅局提供存款超過5萬元的公民帳戶資訊,否則將視為與政府「不合作」。而幾乎所有金融機構在美國都有分支機構,「海外肥貓」的所得只要與金融有關,不管是存款、債券、股票甚至退休金等,全都無所遁形。
這種稅負壓力使許多外國人選擇放棄綠卡,而過去「美國夢」最殷切的華人富豪,如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等,也傳出紛紛「做回中國人」。
但要放棄綠卡也非易事,還須繳納出境稅;納稅人在棄籍當天,須清算全球總資產,並視同「市價出售」繳交所得稅。因此想要跟美國說再見而不大失血,事先還必須進行縝密的理財規畫才行。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日本媒體報導,
,西元4世紀時中國東晉時代、被譽為「書聖」的書法家王羲之墨寶摹本在日本被發現。專家將這份摹本取名為「大報帖」,
,推測是西元7、8世紀唐朝宮中製作的摹本。
上次在日本發現王羲之的墨寶摹本是40年前,
,當時被取名為「妹至帖」,
,這次是私人收藏的文物,
,在長25.7公分、寬10.1公分的紙上寫成3行,
,共24字。
這份文物由東京都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列品管理課長富田淳進行鑑定。富田是中國書法史的專家,
,並將此文物取名為大報帖。
富田判斷這是王羲之墨寶摹本的根據是,臨摹手法採用「雙鉤填墨」的高度手法,在文字輪廓內側以墨填滿。另外,文中有王羲之的兒子的名字「期」字、以及王羲之常使用的「日弊」一詞。此外,這份文件的字跡類似妹至帖的字跡。
專家解讀這墨寶的內容是「(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 當由情感如佳 吾/日弊 為爾解日耳」,意思是「我從期那裡得知有關大(親友名)的訊息,看來他好像很不愉快,但我想或許隨心所欲會比較好。我日日疲累,只為你而活。」
這份摹本的紙張是縱向有線條的縱簾紙,附帶紙張寫著:「日本德川幕府到明治時期之間的古書法鑑定權威「古筆了仲」(人名)鑑定為「小野道風朝臣」墨寶的。
東京國立博物館表示,研判這份摹本是日本的遣唐使帶回日本的。
東京國立博物館22日起將舉辦「書聖王羲之」特展,這次發現的墨寶摹本將是首度展出。
富田表示,王羲之墨寶的精緻摹本很少,全世界大概只有10份左右。這次被發現的摹本也是少數精緻摹本之一。就摹本來說,水準頗高,字跡風格近似真跡,可望成為研究王羲之墨寶風格的珍貴資料。(本文附照片)102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