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府組織改造失敗的潛在災難

     馬英九總統在第一個任期之內,

婚禮

,面對政府組織多年累積的歷史沉痾,

世家新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積極推動政府組織改造,

專業拆除

,並於2010年元月完成相關立法,

妖怪村

,2012年元旦正式啟動,

垃圾回收

,逐步將行政院37個部會縮減為29個機關部會,

保健食品 代工

,並且完成五都升級。馬總統喊出的口號是「打造一個精簡、彈性、效能的政府」,

垃圾清運

,民間也期盼政府效率能因此大幅提升。
     然而,

台中飯店

,政府組織改造立法完成已經超過三年,

普悠瑪旅遊

,主觀上人民幾乎感受不到政府效能提升,客觀上公務人員的人數不減反增,政府人事費用繼續向上攀升,去年已經突破1兆2千億元。在政策形成與推動層面上,不論是科技、環保、衛生、文化等國家重大政策的執行成效,與組織改造前的差異並不明顯。如今中央政府組織再造動能疲弱,願景被人淡忘,缺乏考核指標,很可能就此淪為船過水無痕、改革失敗的案例。
     政府組織僵化、肥大並非新的議題,而是數百年來所有執政者最大的挑戰,政府如何在穩定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創造對人民最大的服務價值,更是公共行政領域最核心的課題。政府組織改造是所有國家無可逃避的責任,美國在1993年推動政府改造運動,將「企業型政府」列為推動的中心理念;近年來,我們鄰近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與中國大陸,都推出規模宏遠的政府組織再造運動,也都涉及到大部會的整併與裁撤,其魄力與格局遠遠超越台灣。
     台灣的價值觀與文化,比韓國與大陸更為踏實,馬總統的領導風格,與大陸共產黨的中央領導們,或者韓國李明博、朴槿惠相比較,明顯趨向溫和漸進、謹慎求全。因此馬總統推動的組織再造,架構上沒有大開大闔的企圖,行動上缺乏大破大立的動能,雖然不至於出現韓國新任總統朴槿惠設立「超級部會」(即未來創造科學部)的爭議,但是無庸諱言地,我們的政府組織改造相較之下是規模最小、改革動能最疲弱、最缺乏企圖心的一個。
     即使是被我們視為老人化嚴重、政府官僚層層束縛的日本,不只積極推動年金改革,政府規模也不斷縮編。考試院長關中就舉出實例,人口1億3千萬人的日本,去年一年新進的公務人員只有3千多人,台灣人口只有日本六分之一,但是公務人員淨增加數,竟然是日本的兩倍。日本政府大量將公共服務改採外包制度,給民間創造機會,也成功抑制了公務體制肥大、國家公務員人數膨脹的問題。
     我們必須沉痛指出,過去三年來政府組織改造推動的過程與結果,已經徹底凸顯官僚體制肥大、導致國家日益衰敗的根本困境。高層政務官但求不要被媒體盯上,政策制定都採取謹小慎微的方案;中層公務員畏懼改變,不論組織如何調整,都老神在在,以不變應萬變;而年輕人拚命想要考公職,心中只有「鐵飯碗」三個字,公務人員的基本天職「發展抱負、為民服務」,早被丟到九霄雲外。
     如果我們的公務員從上到下,都抱持謹小慎微、少做少錯的心態,都是貪圖福利好、死抱鐵飯碗的從業者,而馬總統又持續本著溫和漸進、謹慎求全的原則來推動組織改造,則其淪於失敗的下場也就不難預料了。
     人口2千3百萬人的台灣,相對於周邊的大陸、日本、韓國,原本應該創造「小而有彈性」的利基,但是從政府組織不斷膨脹與肥大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卻淪入「又小、又僵化」的惡性循環中。這是台灣競爭力不斷下降的根本原因,長此以往,我們將留給下一代無可挽救的災難。
     眾所周知,一個具有彈性、高效能的組織,不能建立在安定不變的基礎上。國內外所有成功的組織,不論是企業、非營利事業或者政府,都必須是領導者能夠提供願景、激勵士氣,組織不斷訂定新的目標,挑戰、激勵成員,而成員在一次又一次的鍛鍊中成長。
     積極與績優者接受獎賞、向上提升,落後者則被淘汰。組織必須具備「願景、領導、挑戰、激勵、賞罰、淘汰」等機制,缺乏這些最基礎的機制,馬總統所說「精簡、彈性、效能的政府」就只是空話而已。
     亡羊補牢,執政者應該全面檢討組織改造的目標與成效,特別是在部會整併逐步完成之後,新團隊應制定明確的願景、目標、激勵與獎賞制度,並且向人民提出具體的、提升服務品質的承諾。過去兩年歐債危機給了我們血淋淋的警訊,組織肥大、缺乏彈性的政府,就算組成的公務員都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最終仍然會將國家帶向潰敗的墳場!,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