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投資炒作 搶進自貿區註冊

     被認為是延續鄧小平開放政策的上海自由貿易區自掛牌以來,

台東居家照護

,掀起新一波風潮,

宮廟紀念品

,上海大媽紛紛搶進門牌或註冊公司,

商城代操

,這種沒有實際辦公場所的虛擬公司,

彰化霧眉課程

,竟也要年租金兩萬元(人民幣,

明緯電源

,下同),

五金工具批發

,大媽們相信,

耶誕裝飾燈條

,稀缺資源人人搶,有熱點肯定有機會。不過專家說,這樣的想法恐怕看走眼!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家住上海某社區的退休職工周阿姨,兩天前和她的先生已經在上海自貿區裡註冊了兩家公司。大約一周以後,她和她的先生將分別成為兩家自貿區內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不過周阿姨並不打算實際運營公司。她註冊的,只是一種沒有實際辦公場所的虛擬地址註冊公司。說白了就是一個門牌號,她想在自貿區「占一個坑」。
     虛擬公司不實際運營
     周阿姨的「另類投資」──炒作空殼公司,不斷激發她的興奮感。現在自貿區的虛擬註冊地址不斷被消耗,帶動租金跳漲,而她認為,可以屆時轉讓掉手中的公司。她的兩個公司,一個註冊為商貿、一個做投資諮詢。她想,這兩種公司以後會有很大的轉讓或被借殼經營的市場需求。
     在周阿姨的鼓動下,鄰居大媽們竟「組團」去自貿區虛擬註冊公司,這個「團購」自貿區殼公司的團體,她們的投資的回報盤算是,「現在兩萬元買一個公司,半年後可以轉讓了(變更法定代表人及經營範圍),自貿區的虛擬地址估計也被買得差不多了,預計可以4萬出手。」周阿姨說。
     分析師:看走眼了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認為,這種投資邏輯可能有點看錯了,或者看走眼了。桂浩明說,現在在外高橋虛擬註冊一家公司,也就是占據一個虛擬公司的位置,但外高橋方面始終表示,虛擬公司的量是無限的,可能無限放大,並不是只發1萬個或者5千個就結束了。
     桂浩明進一步指出,外高橋保稅區本身是10平方公里,商辦大樓當中所容納公司的規模恐怕遠遠超出想像,他認為像這種虛擬公司恐怕並沒有實際價值,也不具備轉讓的可能性。換句話說,後來者同樣可以花兩萬塊錢去註冊一家公司,認為外高橋可能只能容納多少公司,所以資源是稀缺的、是有限的,這種想法恐怕是錯誤的,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