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念•鄰薄獄–董振平個展 關渡美術館展出

懸念•鄰薄獄–董振平個展,

工作燈

,2016年5月13日- 7月10日,

術前調理師

,在關渡美術館2F展廳展出。(圖/主辦單位提供)

顏面表情是反映內在思惟的一面鏡子,

什麼是平板燈?

,知名藝術家董振平作品「顏面系列」自二〇〇八年以來進行至今,

壽桃壽麵

,表現形式多少與個人前置階段之創作理念有所關聯。此次,

東森商城代管

,董振平以懸念 ·(LIMBO 鄰薄獄)一詞,

珪藻土牆

,作為本回個展之主標題,

皮秒蜂巢恢復期

,自然來自「顏面系列」整體歸納之統稱。展覽無論紙上作品或立體裝置,均屬自發性的描寫,透過外在之地、事、物,所引伸心靈感知,經由轉介、更替、冥想下的結果。《懸念•鄰薄獄–董振平個展》從2016年5月13日-7月10日,在台北市關渡美術館2F展廳展出。董振平表示,「懸念」可以解釋為人類行為進行中,所產生的一類心理反應,或是不確定之徬徨因子,更嚴峻者莫過於介乎生、死之間決斷點。而 LIMBO在字義上具備:幽域、界外、古聖所、地獄邊緣及被遺忘之境…等意(維基百科)。因此就展出意涵而言,多少反應現實世界之荒誕、混沌的窘態;強調人處於當下,當潛意識底左右了人們的心靈時,隨時都會逾越或是碰撞那邊緣臨界點。展覽內容細分三類:天界─神佛,地界─魔怪,人界─人獸與十二生肖。對應於作品自主性,分置於關渡美術館二樓冂形三面高牆,藉由現場組構之裝置圖式,呈現「顏繪」發展歷程,印證「懸念」創作企圖心。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悪。不就是性從心生、由內往外!人為的操作機制,兼具獸性的宣洩殘暴本質,所有負面的行為舉止均再再顯示眼前大環境愈趨於幽域般之場景。對於個人創作面相而言:懸念•LIMBO演釋之間,具有無從割捨之對調、主從關係,此類自覺式的感官、描述,亦使顏面形態集聚於虛擬化之偽裝格式。董振平強調,他個人並非宗教狂熱份子,亦無說教企圖,作為藝術表現目的,他的目標並不在探索天、地、人之間廣度,「顏面系列」開始之初,只是單純的「颜繪」過程,直至發覺創作的方向逐漸深入存有或虛無的精神本質。光陰荏苒、榮光不復的現今當下,能否因外在的遽變而有所對應,而就個人顏面系列,幾乎無論如何去觀察外物,都可得到非常獨一的景象,經過長時間的有感,迷戀於喜好的印象,將之轉換、介入個人過往的記憶模組中,在需要它們的時候,觸目所及、俯拾皆是!如此之「非物誌」,也算是藝術家個人新階段之「創作日誌」吧!《藝術家簡歷》董振平,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美術研究所M.F.A.碩士,曾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曾參與十青版畫會、五行雕塑小集、並榮獲1983年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展金牌獎和1990年日本美濃加茂第三回國際雕刻營戶外創作永久設置,1985 / 1996年中華民國國家文藝奬(版畫類 / 雕塑類),1991年中華民國現代國際徴件雕塑展戶外部大獎。作品為多所國內外美術館典藏,如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西班牙哥雅美術館、曰本歧阜縣美濃加茂市政府前平公園、韓國光州美術館和國立臺灣美術館等。董振平並參與各大展覽、如2013年美麗臺灣–臺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國)、2011年ISF 2011國際雕塑藝術節(首爾藝術中心、Hangaram Art Museum、韓國)、2010年「顏面系列」版畫個展(禹濟吉美術館、韓國)、以及2009年 「講、述」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中時電子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