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天氣》劇照。(攝影_汪德範)
社交是每日之必然,
屏東長期照護
,也是參與團體生活不得不面對的行為模式,
電商上架費用
,然而當一個人進入社交狀態,
平板燈用在哪裡?
,往往必須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
電商代營運
,當規範與真實的自我起了衝突,
機械五金品牌
,焦慮於焉誕生。由導演、演員、舞者、音樂家、設計師與詩人等各領域經驗者組成的表演團體「始作場」,
術後護理師
,將於本月28-31日晚間,於台北國際藝術村頂樓花園,推出討論社交行為的作品《社交天氣》,透過舞蹈、行為藝術、音樂與詩的融合,剖析社交過程中人們流動的種種意識和細微情緒。有別於一般劇場密閉空間的演出,《社交天氣》選擇在台北國際藝術村頂樓花園演出,希望在開放的環境再現一個社交模型為舞台,現場提供酒水,邀請觀眾在入場時進入社交狀態,成為這場演出的參與者之一。擔任編舞的廖苡晴表示,社交如同一群人的即興表演,過程中的每個動作和每句話,都隱含了察覺或察覺不到的企圖和情緒,《社交天氣》將拆解創作者所觀察到日常中細微的社交行為,尋找一種日常動機構成的肢體語彙,並透過舞蹈、行為與聲音等藝術形式將其輻射放大,以更濃烈的精神感受衝擊觀眾,凸顯社交時的運作邏輯以及提出疑問,也讓觀眾反思自己處於社交狀態時會面臨的種種意識流動。廖苡晴透露,《社交天氣》的發想來自於個人與許多朋友的共同「症狀」,比如在看戲之前躲進洗手間直到演出快要開始才入座,避免有認識的人來打招呼攀談;在藝廊酒會上的侷促難耐;或者是社交後莫名的極度疲憊,這些社交症狀讓廖苡晴開始重新思考社交的意義及其必要性。後來讀到詩人陳昭淵的詩集《霧散不開》,被當中尖銳書寫人際關係的詩句打動,便開始有了創作《社交天氣》的念頭,更順利邀請到詩人本人參與演出,一起閱讀、選擇並剪裁書中的詩句,為這個作品設下基礎和邊界,為製作團隊提供創作時的注釋。除了身兼編舞與舞者的廖苡晴與詩人、聲音創作暨首席吹者陳昭淵,《社交天氣》的主創團隊還包括知名舞者葉王洲,音樂設計及演奏陳怡慧,服裝造型則邀請到知名的劇場服裝設計師李育昇精心打造,期望集結表演、舞蹈、音樂、文字、視覺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在台北市中心的台北國際藝術村頂樓花園,隨著時間與天色的流轉,創造獨特的參與式看戲體驗。
《社交天氣》視覺。(攝影_邱蔚中)
始作場作品《社交天氣》時間:7月28-29日19:30、7月30-31日18:00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頂樓花園(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7號)(中時電子報)
兩廳院售票系統
始作場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