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2日在台上映,
,4天賣破2億台幣,
,光上周六單日7500萬台幣成績,
,再度刷新台灣影史單日票房紀錄,
,到周日5天預估可破2億7000萬,
,朝3億邁進。隨著《復仇者2》的成功,
,讓漫威下部新片《蟻人》也受矚目,
,但《復仇者2》沒在片中為《蟻人》留下明顯伏筆,
,讓人好奇該片與整個漫威宇宙的關聯性。男主角保羅洛德近日受訪時透露,該片除了和整個漫威宇宙相關,卻又保有不少的獨立性。常演喜劇的保羅笑說,一開始和兒子表明自己要去演蟻人,兒子非但沒興奮,還回說:「我迫不及待想看看那有多愚蠢。」他接著向兒子形容,該角能縮成螞蟻大小並和螞蟻溝通,語畢卻突然自覺好笑,只好自嘲:「好吧!我們都迫不及待想看那有多愚蠢了。」,
75歲老農陳俊發,
,種植荔枝40多年,
,愈種愈有興趣,
,最近幾年,
,更成功種出農業試所研究了30年的「早大荔」荔枝,
,不但早收成,
,果粒又大,
,甜度高,
,每台斤售價160元,比「玉荷包」貴一倍,今年大豐收,老農滿臉笑容說還不想退休。楠西農會總幹事郭富文表示,早大荔是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30年前就開始研究的荔枝品種,這種品種有大果和早熟的特性,在台灣南部種植,可在5月中旬以前,就開始採收,比玉荷包還早,因此價格可以賣的很高,但多年來,一直試種沒成功。楠西區長蕭泰華表示,約在5年前,楠西農會產銷班的班長李坤城和書記陳俊發,合力把早大荔種成功,去年就有不錯的收成,今年更是提早大豐收,單是陳俊發的數十株,就可收成超過5000斤,由於果粒大、甜度高,目前每斤售價高達160元以上。陳俊發說,他種植荔枝有數十年以上,種過「黑葉仔」、「玉荷包」,由於兩名子女都對務農沒什麼興趣,多年前就一直勸他要退休,但他怕退休後無聊,所以幾年前和班長一起試種早大荔,沒想到竟一舉成功,這是很難得的成就,因為全台灣,就只有他和班長兩人有早大荔的荔枝,他非常滿意,現在更不想退休,希望能協助農會推廣這種高單價的品種。蕭泰華表示,台灣荔枝種植以黑葉、玉荷包為主,主要產期約1.5個月,但過於集中,市場上常產銷失衡,早大荔是一種可以更早收成來區隔荔枝盛產期的新品種,農業單位應該加以推廣。,
3月銀行高階主管指數BEI不僅終止2連跌,
,更突破代表榮枯分水嶺的50,
,大舉翻揚來到53.1,
,上升21.5%,
,主因農曆春節連假後銀行業務量回升,
,金融業者展望未來景氣回穩。台灣金融研訓院今天公布2016年3月銀行高階主管指數(BEI)編制結果。「銀行高階主管指數」,
,調查銀行高階主管預估未來3個月銀行業經營狀況,
,以及金融市場環境變化。對於3月編制結果,
,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盧陽正表示,美國通膨持續加溫,為美國留下未來升息空間,加上美國經濟穩定為國內銀行業者帶來樂觀預期。其次、隨著農曆年節結束,銀行營業天數回歸常軌,展望今年後市業務拓展仍穩健。第三、迎接畢業生就業潮,各金控銀行2016年人才招募活動陸續開跑,金融業人力需求暢旺。第四、房市持續低迷,央行放寬房地產信用管制帶來一絲曙光,但歐、日貨幣政策效果的不確定性,致各國政府持續寬鬆做多,使國內金融業者對海外金融市場審慎樂觀,惟仍持續關注可能產生的風險議題。展望2016年,金融研訓院預估,短期全球利率水準仍將維持低檔,國銀利息收入大幅增加機率偏低,但中央銀行放寬房產信用管制,房貸業務仍值得國銀密切關注。另外,金融研訓院表示,相關交易及理財商品手續費仍持續成為銀行營收的重要項目,國內銀行業者持續維持樂觀積極態度來開拓相關業務。1050329(中央社),
日盛投信今(2)日表示,
,今年1月全球股市多數上漲,
,美三大股指集體上漲,
,道瓊一度站上2萬點大關,
,歐洲三大股指漲跌不一,
,亞股多數上漲,
,新加坡、菲律賓及香港皆有超過5%的漲幅,
,過年期間日本、韓國、印度及中國等亞洲國家,經濟數據接連報喜,根據Bloomberg統計,今年以來至2月1日包括南韓、台灣、日本及泰國,外資皆為買超,在基本面亮眼表現下,資金可望續入亞股。日盛投信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今年以來至2月1日MSCI亞太指數已有3.72%漲幅,摩根大通亞洲貨幣指數也有1.5%的升幅,亞洲各國近期經濟數據表現佳,韓國1月出口年增11.2%連3個月成長,是4年來最大增幅,且連續3個月出口成長也是過去33個月來首例,1月韓國進口額年增18.6%至371.3億美元,超越分析師預期的7.7%年增幅;最新公布的日本1月PMI指數顯示,日本製造業為近三年來最快增速,顯示全球製造業正逐漸重拾成長,經季節調整後升至52.7,是連續第五個月擴張,近期數據均顯示日本遲緩的經濟正逐漸重拾成長。印度及中國也有不錯表現,鄭慧文指出,印度廢鈔效應減弱,上修GDP成長,去年增幅上調至7.1%,市場預期有機會推減稅優惠,彌補民眾消費力,1月製造業PMI升至50.4,新訂單指數靠內需帶動回升至景氣榮枯線水準以上,抵銷出口訂單仍萎縮的影響;中國統計局公布1月份製造業PMI指數,連續6個月位於榮枯線50以上的擴張區間,中國GDP去年全年完成增長6.7%的目標,第4季更提高至6.8%,法人機構分析,中國製造業進入2017年仍繼續保持強勁走勢。(工商),
台北市長柯文哲(報系資料照)
《壹週刊》報導指出,
,柯文哲近一個月密集拜會知名企業主,
,尋求與遠雄解約買回大巨蛋的資金支持,
,北市府已決定不拆蛋,
,將找企業團隊共同接手經營。今早柯文哲受訪時回應:「想像力太豐富!」柯文哲解釋,
,台灣去年GDP不到1%,
,今年可能會是負的,
,他拜會很多企業老闆,
,主要是去「詢問台北市的產業問題」,
,只是每個企業主都會順便會問到大巨蛋怎麼解決,他解釋還是公共安全最重要,也反問他們的意見。「事實真相就是我們有聊到大巨蛋,但說找他們接管,想像力太豐富啦。」媒體問到還是會找趙藤雄嗎?柯文哲說「會啊!」並透露副市長林欽榮和都發局長林洲民最近會有定案,確定市府的公安底線在哪,決定後會跟趙藤雄談判。柯對於拆不拆大巨蛋沒有意見,最主要還是基本的公共安全能守住。至於其他企業主有沒有興趣接手大巨蛋?柯文哲說,市府又沒有邀請他們,「人家不會那麼白目說我有興趣啦。」接著又沒好氣地說,「我又沒有被裝竊聽器,還寫得活靈活現的。」(中時即時),
中國大陸設立上海、廣東、天津、福建4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後,
,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日前決定,
,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陝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新華社報導,
,新設立7個自貿區,
,代表著大陸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了試點探索的新航程。1050831(中央社),
,,
,
電子郵件與簡訊取代書信成為現代主要通訊管道後,
,嚴重衝擊傳統郵政業務,
,郵件投遞量大幅萎縮。為免被電子化浪潮淹沒,
,世界各國郵局紛紛力求革新,
,跳脫以往賣郵票和送信為主的格局朝多角化經營。
近年來傳統人工投遞郵件的數量驟減,
,萬國郵政聯盟(UPU)指出,
,據統計2011年全球信件及輕型包裹的寄送量,
,較前一年下滑3.7%,光歐洲與前蘇聯地區就減少5.1%。
隨著書信時代沒落,郵政服務須跟上潮流否則將被淘汰。英國政府本月初即宣布,國營皇家郵政(Royal Mail)半數以上業務擬民營化,使其轉型成現代化通訊公司。
英國商務大臣凱布爾(Vince Cable)指出:「這是合理且符合商業考量的決定,為了皇家郵政未來能長期永續經營所做的打算。」
不過信件和大型包裹投遞量萎縮之際,重量2公斤以下包裹寄送業務卻出現不可思議的成長,UPU認為這係拜網路購物熱潮之賜。
德國郵政(Deutsche Post)即看準隨網購而起的宅配商機,斥資7.5億歐元擴展包裹遞送網絡,新增2萬個收件據點。瑞典丹麥郵政集團(PostNord)也因重心轉移到網購包裹配送服務,業績起死回生。
法國郵政總局(La Poste)除了將遞送包裹列為主要發展項目,並積極開發其他商機,像是替老人送藥或提供查看水電瓦斯表的服務。
此外郵局還插足金融與行動電話業務。義大利郵政集團(Poste Italiane)如今已吸納600萬存戶,並出售300萬張左右手機SIM卡。
郵局偏離本業朝多角化經營的態勢愈來愈明顯。芬蘭的郵局櫃檯賣起甜點、玩具和文具﹔美國郵政總局(US Postal Service)更開郵政服務業先河,明年將有服飾開賣。,
電信寬頻大廠中磊電子(5388)今(6)日公布2016年全年營收達新台幣367億元,
,相較2015全年營收350億元、成長5%,
,連續二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在單月營收方面,
,中磊12月份營收為31.3億元,
,較上月的30.1億元成長4%;累計第四季營收達91.4億元。中磊表示,
,2016年可謂成果輝煌的一年。受惠於數位匯流的市場趨勢,
,高畫質影音串流、居家保全、自動控制、智慧節能等寬頻應用更趨多元,
,帶動下世代寬頻設備升級需求。公司主力產品如超寬頻接取設備、整合型IAD產品、商用網通設備及智慧家庭監控等全年出貨暢旺,
,電信市佔率持續提升,
,推升營運再締佳績。同時,中磊積極提升產線自動化及製程效率精進,累計全年電信寬頻設備出貨量近3,000萬台,整體產能實力再攀高峰,穩居電信寬頻產業領導地位。展望整體景氣,中磊也表達樂觀的態度。面對5G通訊新紀元來臨,物聯網應用蓬勃興起,AI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整合逐漸運用於智慧家庭領域,引領未來智慧居家生活願景。中磊掌握物聯網關鍵技術,持續推出高附加價值產品如:雲端物聯網、智慧能源管理、遠端控制系統、智能醫療應用、新世代小型基地台等解決方案,協助電信客戶開發市場新契機,將進一步挹注公司未來營運動能。(工商),
工資上漲、人幣升值、金融動盪、再加上美國「製造業回歸」的強力號召,
,大陸掀起的外資出走潮恐怕風起雲湧;不過,
,這對於尋求新一波經改的大陸來說,
,不見得是道過不去的檻。
大陸去年外商直接投資(FDI)成長由正轉負,
,敲響大陸磁吸效應減弱的警鐘。不少針對在陸外商的調查,
,都把問題指向生產成本驟升和優惠縮水,
,當生產「要素」變成「毒素」,
,廠商自然另擇良木而棲。
今年來,來自金融的不確定因素再度加深外資疑慮,近期爆出的錢荒暴露當地金融體質的脆弱,徒增外資的投資風險;美國貨幣寬鬆的終結預期,更讓外資快速撤離大陸這塊「是非之地」。
同時,大陸在吸引外資上也是棋逢敵手、且後有追兵。美國首季製造業高度成長,顯示歐巴馬強推的製造業回歸本土號召已然發酵;東南亞許多後起之秀,正虎視大陸這座世界工廠,隨時準備補位。
面臨前所未見的製造業出走潮,就大陸官方亟欲擺脫出口依賴的經改戰略來看,可說正中下懷;不過,能否找到高新科技和先進服務業的外資來填補空位,則是眼下最大的挑戰。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